ICS 45.060.10
S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54—2019
代替TB/T 3254—2011
机车车辆撒砂装置
Sanding device of rolling stock
2019-07-22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 3254—2011《机车、动车用撒砂装置》。与TB/T 3254—2011相比,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海拔高度要求(见4.1.1,2011年版的4.1.1);
——修改了风源条件(见4.1.2,2011年版的4.1.2);
——修改了动车组撒砂装置撒砂量要求(见4.2.8,2011年版的4.2.9);
——增加了动车组撒砂最大耗风量要求(见4.2.11);
——增加了砂箱宜安装位置(见4.2.12);
——增加了砂箱防护等级要求(见4.3.1.1);
——增加了动车组应设置砂位感知装置或观察视窗要求(见4.3.1.4、4.4.1.3);
——增加了砂箱盖要求(见4.3.1.3、4.3.1.5、4.4.1.2、4.4.1.3);
——修改了撒砂管要求(见4.3.2,2011年版的4.3.2);
——增加了重力式撒砂器进行高低温试验要求(见4.3.3.2);
——修改了压差式撒砂装置性能试验气压值(见5.3.2,2011年版的5.2.3.2.2);
——修改了砂箱和撒砂器体的气密性试验(见5.7,2011年版的表1);
——增加了视窗玻璃耐磨性试验(见5.8);
——增加了砂箱盖泄压试验(见5.9);
——增加了软管低温弯曲试验(见5.10);
——增加了软管弯曲疲劳试验(见5.11);
——增加了软管老化试验(见5.12);
——增加了软管耐磨性试验(见5.13);
——增加了软管最小弯曲半径试验(见5.14);
——增加了软管防火性能试验(见5.15);
——增加了软管绝缘试验(见5.16);
——增加了软管耐压试验(见5.17);
——增加了防护等级试验(见5.18);
——修改了例行试验项目和型式试验项目(见表1、表2,2011年版的表1、表2)。
本标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 3254—2011。
机车车辆撒砂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车车辆撒砂装置的分类与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车、动车组撒砂装置(以下简称撒砂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ISO 2768-2:1989,EQV)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ISO 2768-1:1989,EQV)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13,IDT)
GB/T 5565.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 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GB/T 5565.2—2017,ISO 10619-2:2011,IDT)
GB/T 9867—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像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ISO 4649:2002,IDT)
GB/T 13277.1—2008 压缩空气 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ISO 8573-1:2001,MOD)
GB 18045铁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GB/T 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ISO 1392:1996,IDT)
GB/T 21413.1—2008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IEC 60077-1:1999,IDT)
GB/T 21563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GB/T 21563—2018,IEC 61373:2010,MOD)
TB/T 3218铁道车辆空气制动配件防护件
TB/T 3474.2—2018 机车车辆螺纹连接软管 第2部分:橡胶软管
3分类与组成
3.1 撒砂装置分为重力式和压差式。
3.2撒砂装置主要由砂箱(含砂箱盖)、撒砂器、撒砂管等组成。
4技术要求
4.1 使用条件要求
4.1.1 环境条件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撒砂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a)海拔高度不超过4 000 m:
b)环境温度为-40℃~+50℃,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温度最低为+25℃);
c)存在弱酸、弱碱及汽油、矿物油等其他油类;
d)存在风、沙、雨、雪等侵袭。
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2风源条件
4.1.2.1 机车撒砂器进风设定压力不应低于500 kPa,其压缩空气质量不应低于GB/T 13277.1—2008中固体颗粒3级、湿度等级3级、含油量3级的规定。
4.1.2.2动车组撒砂器进风设定压力不应低于270 kPa,其压缩空气质量不应低于GB/T 13277.1—2008中固体颗粒3级、湿度等级3级、含油量4级的规定。
4.2 基本要求
4.2.1 撒砂装置所有部件及附件(包括电气元件)应按照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组装、制造。相同的零部件应能互换。
4.2.2所有零件表面不应有裂纹、气孔、砂眼、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等缺陷。
4.2.3 零件机加工部位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应符合GB/T 1804—2000中m级的要求。
4.2.4 零件上的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T 1184—1996中K级的要求。
4.2.5 焊接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T 19804—2005中B级和F级要求。
4.2.6撒砂装置安装时各部件应连接可靠,螺纹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
4.2.7 撒砂装置可与机车车辆控制装置等配合作用进行自动撒砂或人工控制撒砂。
4.2.8 撒砂装置应能使砂均匀撒出,机车撒砂装置撒砂量应为0.3 L/min~0.7 L/min:动车组撒砂装置在450 kPa撒砂压力下,撒砂量应为500 g/10 s~1 000 g/30 s。
4.2.9撒砂装置用砂子的要求见附录A。
4.2.10撒砂装置冲击和振动性能应根据安装位置选择GB/T 21563中相应等级。
4.2.11 动车组每套撒砂装置撒砂时最大耗风量不应大于250 NL/min,干燥时最大耗风量不应大于25 NL/min。
4.2.12砂箱宜安装在车体上。
4.3 重力式撒砂装置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4.3.1 砂箱
4.3.1.1 砂箱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4208—2017的IP65要求。
4.3.1.2砂箱体结构形式应有利于砂子流动。进砂口和砂箱盖应保证装砂方便。
4.3.1.3砂箱盖应采用防脱设计,其防脱结构应保证砂箱盖在开启状态,不出现脱落现象。
4.3.1.4 动车组用砂箱应设砂位感知装置或观察视窗,视窗宜采用双层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a)观察视窗应有足够的强度;
b)在正常注砂使用的情况下清晰辨别砂位,且运用中不应产生非人为因素的裂纹或泄漏;
c)与砂子接触处玻璃应做特殊处理,不应磨损;
d)观察视窗可视范围内不应存在气泡及擦伤;
e)每块玻璃厚度不应小于4 mm,应符合GB 18045的要求;
f)观察视窗应在合适的位置至少刻打红色砂位上限及加砂指示线。
4.3.1.5砂箱盖应便于操作。砂箱盖应自如开启、关闭,无卡滞、生锈等;旋启式砂箱盖应有明显的开启和关闭标记。
4.3.2撒砂管
4.3.2.1 软管尺寸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1.1的要求。
4.3.2.2 软管工作温度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1.2的要求。
4.3.2.3 软管最大工作压力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1.3的要求。
4.3.2.4软管防火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1.4的要求。
4.3.2.5 软管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按照GB/T 9867—2008中A类要求进行试验,磨耗量不应超过350 mm3。
4.3.2.6除软管外的其他金属零件(如接头、螺母、卡箍、扣压套等)宜采用不锈钢材质,并应符合有关材料要求。
4.3.2.7 软管的低温曲挠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5.4的要求。
4.3.2.8 软管的弯曲疲劳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5.5的要求。
4.3.2.9 软管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应满足TB/T 3474.2—2018中4.5.9、4.5.10的要求。
4.3.2.10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为胶管外径的4倍。进行弯曲试验时,直径变化率应小于30%。
4.3.2.11 动车组撒砂管如与轴箱连接,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阻值不应小于1 000 MΩ,耐压试验时应无击穿或闪络。
4.3.2.12动车组撒砂管应设置加热装置。要求如下:
a)撒砂器应提供阻燃电源引线、插头插座、套管;引线长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引线采用3×1.5 mm2电缆。
b)加热功率宜小于50 W。
c)绝缘性能应符合GB/T 21413.1—2008中8.2.6.2的要求。
4.3.3撒砂器
4.3.3.1 机车撒砂器的撒砂量应能在0~1.5 L/min之间进行调节。动车组撒砂器的撒砂量应至少能在0~1 125 g/30 s之间进行调节。
4.3.3.2撒砂器应按要求进行高低温试验,试检后的撒砂量应符合4.2.8的要求。
4.3.3.3撒砂器体浸入水中,充入1 000 kPa压力空气,压力稳定后,保压3 min,应无气泡。
4.4压差式撒砂装置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4.4.1 砂箱
4.4.1.1 砂箱应密封,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保压10 min,压降不应大于5 kPa,同时不应出现鼓包等异常现象。
4.4.1.2砂箱盖应具有泄压功能,泄压值应小于50 kPa。
4.4.1.3其他要求应符合4.3.1要求。
4.4.2 撒砂管
撒砂管要求应符合4.3.2要求。
4.4.3撒砂器
4.4.3.1 撒砂器宜具有加热功能,要求如下:
a)撒砂器应提供阻燃电源引线、插头插座、套管;引线长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引线采用3×1.5 mm2电缆。
b)加热功率宜小于120 W。
c)绝缘性能应符合GB/T 21413.1—2008中8.2.6.2的要求。
4.4.3.2 撒砂器加热电缆接头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4208—2017中IP67的要求。
4.4.3.3撒砂量、气密性、高低温试验要求应符合4.3.3的要求。
5检验方法
5.1 外观检查
采用目视的方法对产品外观进行检查。
5.2 尺寸检查
采用测量的方法对产品尺寸进行检查。
5.3撒砂装置性能试验
5.3.1 重力式撒砂装置性能试验
试验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a)将撒砂器固定,装上额定砂量后,充入稳定气压且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对撒出的砂子进行测量。试验次数共3次。
b)计算撒砂量的平均值。
c)充入的稳定气压及持续时间分别为:
1)600 kPa~750 kPa,30 s;
2)760 kPa~800 kPa,30 s;
3)810 kPa~900 kPa,30 s。
5.3.2 压差式撒砂装置性能试验
试验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a)充入稳定气压且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对撒出的砂子进行测量。试验次数共3次。
b)计算撒砂量的平均值。
c)针对机车撒砂装置,充入的稳定气压及持续时间为:480 kPa~520 kPa,30 s。
d)针对动车组撒砂装置,充入的稳定气及持续时间为:430 kPa~470 kPa,30 s。
5.4绝缘性能试验
应按照GB/T 2141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
5.5振动和冲击试验
将撒砂装置固定,砂箱装上额定砂量后,应按GB/T 21563中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5.6高低温试验
压差式撒砂装置完成5.3.2规定的试验后,应将撒砂装置分别在低温(-40℃)、高温(+50℃)恒温室内放置2 h以上,然后再按5.3.2规定进行撒砂性能试验。
5.7气密性试验
5.7.1 砂箱(不含砂箱盖)在50 kPa的空气压力下,压力稳定后,保压10 min。
5.7.2 将撒砂器体浸入水中充入1 000 kPa压力空气,压力稳定后保压3 min,检查是否有气泡。
5.8视窗玻璃耐磨试验
在容器中装满附录A中规定的砂子,将观察窗玻璃以每分钟30次的频率垂直插入砂子,插拔3×104次。
5.9砂箱盖泄压试验
在安装有砂箱盖的砂箱内逐渐充入压缩空气(最高压力不应大于50 kPa),记录砂箱盖泄压时砂箱内压力值。
5.10软管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温度为-50℃,按GB/T 5565.2—2017规定进行试验。
5.11 软管弯曲疲劳试验
按TB/T 3474.2—2018中5.6规定进行试验。
5.12软管老化试验
取用实际公称通径的成品橡胶软管为试样,按照TB/T 3474.2—2018中5.10、5.11规定进行试验。
5.13软管耐磨性试验
按照GB/T 9867—2008中A类要求进行试验。
5.14软管最小弯曲半径试验
按TB/T 3474.2—2018中5.12规定进行试验。
5.15软管防火性能试验
按TB/T 3474.2—2018中5.15规定进行试验。
5.16软管绝缘试验
取样现车安装长度的撒砂管,采用DC 500 V电压进行绝缘测试。
5.17软管耐压试验
取样现车安装长度的撒砂管,对撒砂管两端的金属接头表面通AC 2 500 V,保持1 min。
5.18防护等级试验
按GB/T 4208—2017进行试验。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每个产品都应进行出厂检验。
6.1.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表2。
6.2 型式检验
6.2.1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试制完成时或转场生产的产品试制完成时;
b)停产2年以上重新生产时;
c)产品的结构或尺寸、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胎模具或材料改变而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性能时;
d)连续生产满5年以上,但不能证明产品性能、质量一致性的。
6.2.2重力式撒砂装置检验项目见表1。压差式撒砂装置检验项目见表2。
表1 重力式撒砂装置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对应条款 检验方法对应条款
1 外观检查 √ √ 4.2.1、4.2.2、4.2.6 5.1
2 尺寸检查 √ √ 4.2.3、4.2.4、4.2.5、4.3.2.1 5.2
3 撒砂装置性能试验 √ √ 4.2.8 5.3.1
4 绝缘性能试验 √ — 4.3.2.12c) 5.4
5 振动和冲击试验 √ — 4.2.10 5.5
6 高低温试验 √ — 4.3.3.2 5.6
7 气密性试验 √ √ 4.3.3.3 5.7
8 视窗玻璃耐磨试验 √ — 4.3.1.4d) 5.8
9 软管低温弯曲试验 √ — 4.3.2.7 5.10
10 软管弯曲疲劳试验 √ — 4.3.2.8 5.11
11 软管老化试验 √ — 4.3.2.9 5.12
12 软管耐磨性试验 √ — 4.3.2.5 5.13
13 软管最小弯曲半径试验 √ — 4.3.2.10 5.14
14 软管防火性能试验 √ — 4.3.2.4 5.15
15 软管绝缘试验 √a √a 4.3.2.11 5.16
16 软管耐压试验 √a √a 4.3.2.11 5.17
17 防护等级试验 √ — 4.3.1.1 5.18
a绝缘及耐压试验仅适用于撒砂管轴箱安装方案。
表2压差式撒砂装置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对应条款 检验方法对应条款
1 外观检查 √ √ 4.2.1、4.2.2、4.2.6 5.1
2 尺寸检查 √ √ 4.2.3、4.2.4、4.2.5、4.3.2.1 5.2
3 撒砂装置性能试验 √ √ 4.2.8 5.3.2
4 绝缘性能试验 √ — 4.3.2.12c) 5.4
5 振动和冲击试验 √ — 4.2.10 5.5
6 高低温试验 √ — 4.4.3.3 5.6
7 气密性试验 √ √ 4.4.1.1、4.4.3.3 5.7
8 视窗玻璃耐磨试验 √ — 4.4.1.3 5.8
9 砂箱盖泄压试验 √ √ 4.4.1.2 5.9
10 软管低温弯曲试验 √ — 4.3.2.7 5.10
11 软管弯曲疲劳试验 √ — 4.3.2.8 5.11
12 软管老化试验 √ — 4.3.2.9 5.12
13 软管耐磨性试验 √ — 4.3.2.5 5.13
14 软管最小弯曲半径试验 √ — 4.3.2.10 5.14
15 软管防火性能试验 √ — 4.3.2.4 5.15
16 软管绝缘试验 √a √a 4.3.2.11 5.16
17 软管耐压试验 √a √a 4.3.2.11 5.17
18 防护等级试验 √ — 4.3.1.1、4.4.3.2 5.18
a绝缘及耐压试验仅适用于撒砂管轴箱安装方案。
7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7.1 标志
撒砂装置的主要部件均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制造商名称;
b)产品名称、规格代号;
e)制造日期。
7.2 包装
7.2.1 应对撒砂器接口进行防护,防护件应符合TB/T 3218的规定。
7.2.2产品应防湿、防尘包装后运输。产品在出厂时应有合格证,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制造商名称:
b)产品名称、规格代号;
c)材料标准号与材料代号:
d)试验和检验报告:
e)制造日期:
f)检验人员和检验部门签章。
7.3 运输
产品在正常运输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不应与酸、碱、油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接触,并应距热源1 m以上。
7.4储存
撒砂装置其他所有部件(除砂子外)在库房或有遮盖的场所储存条件下1年不锈蚀。砂子应储存在清洁、干燥的场所。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砂子要求
A.1 重力式撒砂装置用砂子
砂子形状应尽可能不规则,颗粒大小分布(按质量)应符合表A.1要求。
表A.1 砂子颗粒大小分布
砂子结构粒度(砂子直径)d
mm 所占比例(按质量) 砂子结构粒度(砂子直径)d
mm 所占比例(按质量)
d≤0.5 <2% 2.8
88%
A.2压差式撒砂装置用砂子
A.2.1 砂子用的原材料应为矿井、河流和湖泊或岩石碎砂的自然砂粒。
A.2.2砂子形状应尽可能不规则,颗粒大小分布(按质量)应符合表A.2要求。
表A.2 砂子颗粒大小分布
砂子结构粒度(砂子直径)d
mm 所占比例(按质量) 砂子结构粒度(砂子直径)d
mm 所占比例(按质量)
d≤0.1 <1% 0.85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