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标分类
行业分类
ICS分类
最新标准
|
登录注册 |
您的位置: 标准明细 |
Specif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for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1 Scope This standard specifies the material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est, packaging, marking,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hereinafter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tower"). This standard is applicable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teel angle tower for transmission line, and may be referred to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power microwave tower, power communication tower and similar steel structures. 2 Normative references The following referenced documen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s,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including any amendments) applies. GB/T 41 Hexagon nuts, style 1 - Product grade C GB/T 95 Plain washers - Product grade C GB/T 229 Metallic materials - Charpy pendulum impact test method GB/T 470 Zinc ingots GB/T 699 Quality carbon structural steels GB/T 700 Carbon structural steel GB/T 702 Hot-rolled steel bars - Dimensions, shape, weight and tolerances GB/T 706 Hot rolled section steel GB/T 709 Dimension, shape, weight and tolerance for hot-rolled steel strip, plate and sheet GB/T 805 Tight nuts GB/T 985.1 Recommended joint preparation for gas welding,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gas-shield arc welding and beam welding GB/T 1591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s GB/T 2828.1 Sampling 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 - Part 1: Sampling schemes indexed by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AQL) for lot-by-lot inspection GB/T 2829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periodic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 (apply to inspection of process stability) GB/T 3098.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steners - Bolts, screws and studs GB/T 3098.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steners - Nuts GB/T 3274 Hot-rolled plates, sheets and strips of carbon structural steels and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s GB/T 3323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fusion welded joints in metallic materials GB/T 3524 Hot-rolled carbon and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 strips GB/T 5117 Covered electrodes for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of non-alloy and fine grain steels GB/T 5118 Covered electrodes for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of creep-resisting steels GB/T 5293 Solid wire electrodes, tubular cored electrodes and electrode/flux combinations for submerged arc welding of non alloy and fine grain steels GB/T 5313 Steel plate with through-thickness properties GB/T 5780 Hexagon head bolts - Product grade C GB/T 6052 Industrial liquid carbon dioxide GB/T 6170 Hexagon nuts, style 1 GB/T 8110 Welding electrodes and rods for gas shielding arc welding of carbon and low alloy steel GB/T 9448 Safety in welding and cutting GB/T 10045 Carbon steel flux cored electrodes for arc welding GB/T 11345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 - Ultrasonic testing - Techniques, testing levels, and assessment GB/T 12470 Solid wire electrodes, tubular cored electrodes and electrode/flux combinations for submerged arc welding of creep-resisting steels GB/T 13912 Metallic coatings - Hot dip galvanized coatings on fabricated iron and steel articles -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GB/T 17493 Low alloy steel flux cored electrodes for arc welding GB/T 29711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 - Ultrasonic testing -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cations in welds GB/T 29712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 - Ultrasonic testing - Acceptance levels GB 50661 Code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s JB/T 3223 Welding consumables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dures JG/T 203 Method for ultrasonic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s HG/T 3728 Mixed gas for welding Argon - Carbon dioxide 3 Terms, definitions and symbols 3.1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ocument,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definitions apply. 3.1.1 part the smallest unit of a tower component or element, e.g., steel angle, steel plate, etc. 3.1.2 component unit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e.g., weldment 3.1.3 element the basic unit of the tower composed of the fastened connection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3.1.4 assembling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parts together to make them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specified precis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3.1.5 test assembling assembling to test whether the elements or towers meet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3.1.6 hot-dip galvanizing the process and method for formation of a coating of zinc and/or zinc iron alloys on steel workpieces having been subjected to pretreatment such as rust removal by dipping them in a zinc melt 3.1.7 shearing section perpendicularity the inclination degree of steel plate or angle shearing section 3.1.8 angle sheared edge perpendicularity the inclination degree of the steel angle shearing edge to ridge line 3.1.9 rolled angle directrix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bolt hole and the back of the steel angle, which is usually classified into single-row directrix and double-row directrix 3.1.10 arc shoveling the process that the inner arc of the steel angle at the four corners is planed to a right angle to ensure the tight connection of steel angle 3.1.11 heel chipping the process that the back ridge edges and corners of the in-corner steel angle is shoveled into a smooth arc shape to ensure the tight connection of steel angles 3.2 Symbol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ocument, the following symbols apply. a——spacing, clearance, directrix B——weld width b——width, root face C——weld reinforcement d——hole diameter e——eccentric distance, displacement f——deflection, deformation, curvature, straightness, flatness, pre-arching g——bevel width h——height, vertical spacing hf——weld leg size L——contour size, length P——inclination, perpendicularity R——radius S——hole spacing, row spacing, end spacing, edge spacing t——thickness of plate or wall Z0——center of gravity α——angle δ——misalignment 4 General principle 4.1 The tower manufacturing and test shall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design, the consent of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shall be obtained and the design change document shall be signed. 4.2 Those unspecified in this standard shall comply with those specified in the current relevant standards of China. 4.3 When new technologies, new processes and new materials are adopted, they shall be tested, verified and evaluated as acceptable. 4.4 The tower production process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 safet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Foreword i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definitions and symbols 3.1 Terms and definitions 3.2 Symbols 4 General principle 5 Materials 5.1 Steel 5.2 Welding materials 5.3 Fasteners 5.4 Zinc ingots 6 Technical requirements 6.1 Shearing 6.2 Marking 6.3 Forming (bending, flattening, angle opening and closing) 6.4 Holing 6.5 Arc shoveling, heel chipping and beveling 6.6 Welding 6.7 Weldment assembling 6.8 Correction 6.9 Hot-dip galvanizing 6.10 Test assembling 7 Inspection 7.1 Quality certificate 7.2 Inspection items 7.3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7.4 Sampling plan and judgment rules 8 Packaging, marking,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8.1 Packaging 8.2 Marking 8.3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9 Requirements for data transfer Annex A (Normative) Hot-dip galvanized coating uniformity test - Copper sulfate test method Annex B (Normative) Hot-dip galvanized coating adhesion test - Drop-weight test method Annex C (Normative) Test for thickness of hot-dip galvanized coatings - Thickness gauge test method for metal-plated coatings Annex D (Normative) Hot-dip galvanized coating mass test - Dissolve-to-weigh test method ICS 29.240.99 K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94—2018 代替GB/T 2694—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for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694—2010《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2694—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符号; ——修改了钢材材质代号标识要求; ——调整、增减了部分项目及其偏差要求; ——修改了检验要求; ——增加了资料移交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694—1981、GB/T 2694—2003、GB/T 2694—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铁塔(以下统称“铁塔”)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技术要求、检验、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线路角钢塔制造,电力微波塔、电力通信塔及类似钢结构制造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 1型六角螺母 C级 GB/T 95 平垫圈 C级 GB/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470 锌锭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6 热轧型钢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805 扣紧螺母 GB/T 985.1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 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GB/T 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3323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 352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 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 5118 热强钢焊条 GB/T 5293 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 531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 C级 GB/T 6052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T 6170 1型六角螺母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 9448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T 10045 碳钢药芯焊丝 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2470 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7493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GB/T 29711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焊缝中的显示特征 GB/T 29712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B/T 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JG/T 203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HG/T 3728 焊接用混合气体 氩-二氧化碳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零件 part 组成铁塔部件或构件的最小单元,如:角钢、钢板等。 3.1.2 部件 component 由若干零件组成的单元,如:焊接件。 3.1.3 构件 element 由零件、部件紧固联结组成的铁塔基本单元。 3.1.4 装配 assembling 按照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零件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的过程。 3.1.5 试组装 test assembling 为检验构件或铁塔是否满足设计及安装质量要求进行的组装。 3.1.6 热浸镀锌 hot-dip galvanizing 将经过除锈等前处理的钢铁制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和(或)锌-铁合金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3.1.7 切断面垂直度 shearing section perpendicularity 钢板或角钢切断面的倾斜程度。 3.1.8 角钢端部垂直度 angle sheared edge perpendicularity 角钢切断边与棱线的倾斜程度。 3.1.9 角钢准距 rolled angle directrix 角钢上螺栓孔中心距角钢背的垂直距离,通常分单排准距和双排准距。 3.1.10 清根 arc shoveled 为保证角钢连接紧密而将外包角钢的内圆弧刨成直角。 3.1.11 铲背 chip heel 为保证角钢连接紧密而将内贴角钢背棱角部分铲为光滑圆弧形。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间距、间隙、准距 B——焊缝宽度 b——宽度、钝边 C——焊缝余高 d——孔径 e——偏心、位移 f——挠曲、变形、弯曲度、直线度、平面度、预拱 g——坡口宽度 h——高度、垂直间距 hf——焊脚尺寸 L——轮廓尺寸、长度 P——倾斜、垂直度 R——半径 S——孔间距.排间距、端距、边距 t——板、壁的厚度 Z0——重心 α——角度 δ——错边 4 总则 4.1 铁塔制造及检验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4.2 本标准未规定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应经过试验及验证评定合格。 4.4 铁塔生产过程应符合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规定。 5 材料 5.1 钢材 5.1.1 铁塔制造用钢材规格和等级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GB/T 699、GB/T 700、GB/T 702、GB/T 706、GB/T 709、GB/T 1591、GB/T 3274、GB/T 3524、GB/T 5313的规定,且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经抽检合格后使用,钢材取样批次、数量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进口钢材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的规定。 5.1.2 钢材应具有可追溯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可追溯标记被分割,应于材料分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 5.1.3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当设计或合同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GB/T 709的N类偏差要求。 5.1.4 边宽度大于200mm的角钢弯曲度不应大于2mm/m,总弯曲度不应大于总长度的0.2%。 5.1.5 钢材表面不应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时,其深度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且累计误差应在负允许偏差范围内。 5.1.6 型钢不应有大于5mm的毛刺。型钢的表面缺陷允许清除,但不应横向清除,清除处应圆滑无棱角,清除宽度不应小于清除深度的5倍,清除后的型钢尺寸偏差不应超出合同约定的负允许偏差。 5.2 焊接材料 5.2.1 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质量应符合GB/T 5117、GB/T 5118、GB/T 5293、GB/T 8110、GB/T 10045、GB/T 12470、GB/T 17493的规定。 5.2.2 焊条表面药皮不应有脱落、受潮现象;焊丝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皮或其他对焊接性能及焊接设备操作性能有不良影响的杂质存在。 5.2.3 焊接气体应满足GB/T 6052、HG/T 3728的规定。 5.2.4 每种焊材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验。 5.2.5 焊接材料的管理应符合JB/T 3223的规定。 5.3 紧固件 5.3.1 铁塔所使用的紧固件规格、等级及防腐形式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其产品质量应符合GB/T 41、GB/T 95、GB/T 805、GB/T 3098.1、GB/T 3098.2、GB/T 5780、GB/T 6170的规定。 5.3.2 8.8级及以上的高强度螺栓应有强度和塑性试验的合格证明。 5.3.3 紧固件的镀锌层厚度应符合GB/T 13912的规定。 5.4 锌锭 锌锭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 470的规定。 6 技术要求 6.1 切断 6.1.1 钢材切断后,断口上不应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不应大于0.05t(t为厚度),且不应大于2.0mm,割纹深度不应大于0.3mm,局部缺口深度允许偏差为1.0mm。 6.1.2 切断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切断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长度L或宽度b ±2.0 切断面垂直度P ≤t/8,且≤3.0 角钢端部垂直度P ≤36/100,且≤3.0 6.2 标识 6.2.1 零件可按企业标识、工程代号(必要时)、塔型、零件号、钢材材质代号以钢字模压印标识。钢材材质应采用表2中代号标识。 表2 钢材材质代号标识 钢材牌号 钢材质量等级 B C D Q235 — FC FD Q345 H HC HD Q420 P PC PD Q460 — TC TD 注:Q235B材料不标识。 6.2.2 标识的钢印应排列整齐,字形不应有缺陷,字体高度为8mm~18mm。材料厚度不大于8mm时,钢印深度为0.3mm~0.6mm,材料厚度大于8mm时,钢印深度为0.5mm~1.0mm,镀锌后应清晰可辨。钢印附近的钢材表面不应产生明显的凹凸面缺陷,并不应在边缘有裂纹或缺口。 6.2.3 钢印不应压在制孔、制弯、铣刨、焊接部位。 6.3 成型(制弯、压扁、开合角) 6.3.1 零件制弯、开合角,可采用室温下冷变形加工或均匀热变形加工,压扁应采用热变形加工。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冷变形加工。钢板冷弯的最小曲率半径为2倍板厚。 6.3.2 零件制弯后,制弯处边缘应圆滑过渡,表面不应有裂纹和明显的折皱、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 6.3.3 零件制弯后,角钢边厚最薄处不应小于原公称厚度的70%。 6.3.4 零件豁口制弯时,豁口处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焊缝要求,且焊接处不应影响安装。豁口处填充材料时,该材料材质和厚度应与原零件相同。 6.3.5 零件压扁后,压扁部位应保留合理间隙以确保镀锌质量。 6.3.6 制弯、压扁、开合角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制弯、压扁、开合角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曲点(线)位移e 2.0 制弯f 钢板 5L/1000 接头角钢,不论边宽带大小 1.5L/1000 非接头角钢 b≤50 7L/1000 50<b≤100 5L/1000 100<b≤200 3L/1000 b>200 2L/1000 压扁 两肢间隙a 2±0.5 长度L +10.0 0 开合角 变形f b/100 长度L +5.0 0 注:b为角钢边宽度。 6.4 制孔 6.4.1 冲孔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缺陷,大于0.3mm的毛刺应清除。制孔后孔璧与零件表面的边界交接处,不应有大于0.5mm的缺棱或塌角。制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制孔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孔径 镀锌前 D +0.8 0 镀锌后 d +0.5 -0.3 d1-d ≤0.12t 孔圆度dm-d ≤1.2 孔垂直度P ≤0.03t且≤2.0 准距a1、a2 ±1.0 排间距离S ±1.0 孔间距 同组内不相邻两孔距离S1 ±1.0 同组内相邻两孔距离S2 ±0.5 相邻组两孔距离S3 ±1.0 不相邻组两孔距离S4 ±1.5 角钢接头处两面孔位移偏差e ±1.0 端边距 端距和边距Sd ±1.5 切角边距Sg ±1.5 塔脚底板 镀锌后孔径 d≤80 ±1.0 d>80 ±2.0 孔间距S ±2.0 注1:冲孔孔径的测量位置在其小径所在平面内进行。 注2:孔圆度中d为公称直径。 6.4.2 当钢材材质为Q235且厚度大于16mm、钢材材质为Q345且厚度大于14mm、钢材材质为Q420.且厚度大于12mm、钢材材质为Q460的所有厚度及挂线孔均应采用钻孔。 6.5 清根、铲背和开坡口 清根、铲背和开坡口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清根、铲背和开坡口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清根 t≤10 +0.8 -0.4 10<1≤16 +1.2 -0.4 t>16 +2.0 -0.6 铲背 长度L1 +5.0 -2.0 L——与外包角钢搭接长度;R——外包角钢内圆弧半径 圆弧半径R1 +2.0 0 开坡口 坡口角度α ±5° 钝边b ±1.0 6.6 焊接 6.6.1 焊接工艺评定 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结构形式、预热、后处理等,在焊接施工前应按GB 50661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编制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作业指导书。 6.6.2 焊工资格 6.6.2.1 焊工应经过专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书。 6.6.2.2 焊工焊接的钢材种类、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等均应与焊工本人考试合格项目的适用范围相符。 6.6.3 焊接基本规定 6.6.3.1 定位焊的质量要求及工艺措施应与正式焊缝相同,应由持有效资格证书的焊工施焊。 6.6.3.2 焊接件的施焊范围不应超出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范围。 6.6.3.3 焊接现场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条电弧焊,其焊接作业区最大风速不宜超过8m/s,气体保护电弧焊不宜超过2m/s,如果超出,上述范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焊接电弧区域不受影响。 b)当焊接作业区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施焊: ——相对湿度大于90%; ——焊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冰、雪中; ——焊接作业条件不符合GB/T 9448的有关规定。 c)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但不低于-10℃时,应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应确保接头焊接处各方向不小于2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温度,不低于20℃或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二者的较高值,且在焊接过程中不应低于这一温度。 d)焊接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进行相应焊接环境下的工艺评定试验,并应在评定合格后再进行焊接,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定,严禁焊接。 6.6.3.4 焊缝间隙内不应嵌入金属材料。 6.6.3.5 一级、二级焊缝焊接完毕应在距焊趾50mm明显位置打上焊工编号钢印,若构件仅由一名焊工独立施焊,只需在该构件明显位置打上焊工编号钢印,且应在镀锌后清晰可见。 6.6.3.6 需打磨的焊缝应保证焊缝的有效熔深。 6.6.4 焊接坡口 6.6.4.1 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GB/T 985.1、GB/T 985.2的有关规定。对图纸有特殊要求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依据图纸并结合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6.6.4.2 焊接坡口应优先采用机械方法加工,采用火焰切割时应保证焊缝坡口处平整、无毛刺、无裂纹、无气割熔瘤、夹层等缺陷。 6.6.5 焊接返工 6.6.5.1 焊接返工前,应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制定返工程序及返工工艺,并严格遵照执行。 6.6.5.2 焊接返工的质量控制应和正式焊接作业的质量控制相同。 6.6.5.3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工次数超过两次时,返工次数、部位和返工情况应在产品的验收资料中说明。 6.6.6 焊缝质量 6.6.6.1 焊缝外观质量 焊缝外观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缝与基体金属间圆滑过渡。 b)当焊缝外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表面缺陷无损检测: ——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无损检测; ——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时。 c)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焊缝质量等级及外观缺陷分级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外观缺陷 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 不准许 ≤0.2+0.02t且≤1.0 ≤0.2+0.04t且≤2.0 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小于或等于15.0 根部收缩 不准许 ≤0.2+0.02t且≤1.0 ≤0.2+0.04t且≤2.0 长度不限 咬边 不准许 深度≤0.05t且≤0.5;连续长度≤1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深度≤0.1t且≤1.0,长度不限 裂纹 不准许 弧坑裂纹 不准许 允许存在个别≤5.0的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不准许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飞溅 清除干净 接头不良 不准许 缺口深度≤0.05t且≤0.5 缺口深度≤0.1t且≤1.0 每1000.0焊缝不得超过1处 焊瘤 不准许 表面夹渣 不准许 深≤0.2t,长≤0.5t且≤20.0 表面气孔 不准许 每50.0焊缝内允许存在直径≤0.4t且≤3.0的气孔2个;气孔孔距≥6倍孔径 注1:咬边如经磨削修整并平滑过渡,则按焊缝最小允许厚度值评定。 注2:1为连接处较薄板厚度。 6.6.6.2 焊缝外形尺寸 焊缝外形尺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接焊缝外形尺寸 对接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规定。 表7 对接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一、二级 三级 对接焊缝余高C B<20:0~3.0; B≥20:0~4.0 B<20:0~3.5; B≥20:0~5.0 对接焊缝错边δ δ<0.1t且≤2.0 δ<0.15t且≤3.0 b)角焊缝焊脚尺寸 焊脚尺寸hf由设计或有关技术文件注明,部分熔透组合焊缝和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焊脚尺寸hf hf≤6:0~1.5; hf>6:0~3.0 角焊缝余高C hf≤6:0~1.5; hf>6:0~3.0 c)焊缝的宽度尺寸 Ⅰ形坡口对接焊缝(包括Ⅰ形带垫板对接焊缝)见图1,其焊缝宽度B=b+2a。非Ⅰ形坡口对接焊缝见图2,其焊缝宽度B=g+2a。焊缝宽度应符合表9规定。焊缝最大宽度Bmax和最小宽度Bmin的差值,在任意50mm焊缝长度范围内不大于4.0mm,整个焊缝长度范围内不大于5.0mm。 图1 Ⅰ形坡口对接焊缝 图2 非Ⅰ形坡口对接焊缝 表9 焊缝宽度 单位为毫米 焊接方法 坡口形式 焊缝宽度B Bmin Bmax 埋弧焊 Ⅰ形坡口 b+8 b+28 非Ⅰ形坡口 g+4 g+14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Ⅰ形坡口 b+4 b+8 非Ⅰ形坡口 g+4 g+8 注:表中b值为符合GB/T 985.1、GB/T 985.2要求的实际装配值。 d)焊缝边缘直线度 任意300mm连续焊缝长度内,焊缝边缘沿焊缝轴向的直线度f(见图3),其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焊缝边缘直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焊接方法 焊缝边缘直线度允许偏差值f 埋弧焊 4.0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3.0 e)焊缝表面余高差 焊缝任意25mm长度内,焊缝表面余高差(Cmax-Cmin)的允许偏差值不大于2.0mm,见图4。 图3焊缝边缘直线度示意图 图4焊缝表面余高差示意图 f)因装配要求需要对焊缝余高进行打磨时,打磨后应光滑平顺,且不应低于母材0.5mm以上。 6.6.6.3 焊缝内部质量 焊缝内部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焊接完成24h后并经外观检测合格再进行。焊后热处理时,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热处理后进行。 b)一级、二级焊缝的内部质量宜采用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结果应符合GB/T 11345、GB/T 29711、GB/T 29712、JG/T 203等标准要求;当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可以辅以其他方法,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c)焊缝内部局部无损检测发现存在疑似裂纹、未熔合或未焊透等危害性缺陷时,应对该条焊缝进行全部检测。如发现存在其他不准许缺陷,应在其延伸方向或可疑部位作补充检测,补充检测的长度应不小于原焊缝长度的10%,且不小于200mm,经补充检测仍不合格,则应对该焊工在该条焊缝的全部焊接部位进行检测。 d)经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焊缝,如有超标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分焊缝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测。 e)一级、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和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表11规定。本标准未规定或设计文件未注明焊缝质量等级的按三级焊缝质量检验。 表11 焊缝质量等级和内部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超声波检测 灵敏度设定 GB/T 11345中技术1 GB/T 11345中技术1 检测等级 GB/T 11345中B级 GB/T 11345中B级 验收等级 GB/T 29712中2级 GB/T 29712中2级 检测比例 100% 20% 射线检测 评定等级 GB/T 3323中Ⅱ级 GB/T 3323中Ⅲ级 检验等级 GB/T 3323中B级 GB/T 3323中B级 检测比例 100% 20% f)探伤检测比例的计算方法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6.6.7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采用焊后应力消除处理时,焊后消除应力措施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类型、厚度和焊接接头的拘束度以及结构的使用条件等因素确定。 6.7 焊接件装配 6.7.1 装配前,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焊缝坡口及边缘每边30mm~50mm内的铁锈、毛刺、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缺陷应清除干净。 6.7.2 焊接件装配应采取防止焊接变形的措施。 6.7.3 焊接件装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规定。 表12 焊接件装配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重心Z0 主材 ±2.0 腹材 ±2.5 端距Sd ±3.0 无孔节点板位移e ±3.0 跨焊缝的相邻两孔间距S ±1.0 搭接构件同心孔中心相对偏差e 0.5 搭接间隙a L≤50 1.0 L>50 2.0 搭接长度L ±5.0 T接板倾斜距离f 有孔 ±2.0 无孔 ±5.0 T接板位移e 有孔 ±1.0 无孔. ±5.0 十字板中心相对偏差e 双拼角钢 ±2.0 四拼角钢 ±1.0 十字板相邻面孔位移偏差e ±1.0 双角钢塔腿角钢间距a +2.0 0 6.8 矫正 6.8.1 矫正后的零部件不准许出现表面裂纹,不应有明显的凹面和损伤,表面划痕深度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且不应大于0.5mm。 6.8.2 构件一次热矫正后仍没有达到要求时,不应在原位置进行重复加热。 6.8.3 镀锌件的矫正应采取措施防止锌层受到破坏。 6.8.4 矫正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规定。 表13 矫正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角钢顶端直角90° 四拼角钢 ±35′ 其他 ±50′ 型钢及钢板平面内挠曲f b≤80 1.3L/1000 b>80 L/1000 钢板局部平面度f t≤14 1.5 t>14 1.0 焊接构件接点间挠曲f 主材 1.3L/1000 腹材 1.5L/1000 焊接构件整个平面挠曲f L/1000 6.9 热浸镀锌 6.9.1 热浸镀锌锌浴应由熔融锌液构成,熔融锌中的杂质总含量(铁、锡除外)不应超过总质量的1.5%,所指杂质应符合GB/T 470的规定。 6.9.2 镀锌层外观:镀锌层表面应连续完整,并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应有过酸洗、起皮、漏镀、结瘤、积锌和锐点等使用上有害的缺陷。镀锌颜色一般呈灰色或暗灰色。 6.9.3 镀锌层均匀性:镀锌层应均匀,按附录A进行硫酸铜试验,耐浸蚀次数应不少于4次,且不露铁。 6.9.4 镀锌层附着性:镀锌层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应保证在无外力作用下没有剥落或起皮现象。按附录B方法进行落锤试验,镀锌层不凸起、不剥离。 6.9.5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应符合表14规定。 表14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 镀件厚度mm 厚度最小值μm 最小平均值 附着量g/m2 厚度μm t≥5 70 610 86 t<5 55 460 65 注:在镀锌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被镀制件表面可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 6.9.6 修复:修复的总漏镀面积不应超过每个镀件总表面积的0.5%,每个修复漏镀面不应超过10cm2,若漏镀面积较大,应返镀。修复的方法可以采用涂富锌涂层进行修补,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μm以上。 6.10 试组装 6.10.1 试组装宜采用卧式或立式。试组装前应制定试组装方案,包括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办法等。 6.10.2 当分段组装时,一次组装的段数不应少于三段,分段部位应保证有连接段组装,且保证每个部件号均经过试组装。 6.10.3 试组装时,零部件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得强行组装。 6.10.4 试组装时定位螺栓直径应和实际所用螺栓相同。螺栓数量应保证构件的定位需要,且不少于该组螺栓总数的30%,并不少于3个。 6.10.5 对于有更改的零、部件应重新组装。 6.10.6 试组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 6.10.7 脚钉排布方位、间距及脚钉形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下端第一个脚钉距离地面的高度(设计无要求时)为2.0m。 表15 试组装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f L/750 直线段整体主材弯曲度f L/1000 挂线角钢间距a +2.0 0 挂点与铁塔中心水平距离L3 ±L3/1000 挂线孔同心度 1.0 横担垂直间距 ±h/500 横担/地线支架预拱f 卧式 +20.0 0 立式 +20.0 -15f/100 断面尺寸L2 ±5.0 组装间隙 ≤3.0 铁塔根开L1 ±L1/2000 7 检验 7.1 合格证 产品出厂前应检查和验收并签发产品合格证书。 7.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包括:钢材质量(包括钢材外观、外形尺寸、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零部件尺寸(包括下料长度、切断面垂直度、角钢端部垂直度、清根、铲背、切角、开合角、孔形、孔位、制弯、挠曲、标识等)、锌层质量(包括锌层外观、厚度、附着性及均匀性)、焊接件装配质量、焊缝质量(包括焊缝外观、外形尺寸及内部质量)、试组装(包括部件就位率、同心孔通孔率、控制尺寸)。 7.3 检验要求及方法 7.3.1 检验人员 产品检验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7.3.2 无损探伤人员 从事焊缝无损探伤工作的相关人员应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其相应等级证书在有效期内,并按考核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无损检测和审核工作。 7.3.3 检验设备及量具 检验设备及量具的精度或测量范围应满足表16要求,经过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表16 主要检验设备及量具要求 检验项目 检验设备 精度或测量范围 钢材、焊缝外观质量 放大镜 5倍 钢材外形尺寸、孔径 游标卡尺 0mm~150mm或以上 长度、孔组间距 钢卷尺 3m、10m、30m或以上 孔间距 钢直尺 0mm~300mm或以上 孔准距 准距卡尺 0mm~150mm或以上 间隙 塞尺 0mm~3.0mm 弧度 半径样板(R规) R15mm~25mm 牙距 牙规 满足GB/T 5780检验要求 焊缝外形尺寸 焊缝检验尺 0mm~40mm或以上 钢材冲击功试验 冲击功试验机 0J~150J或以上 低温槽 -40℃~+20C或以上 缺口拉床、缺口投影仪 满足GB/T 229要求 钢材拉伸及弯曲试验 材料试验机 0kN~600kN或以上;精度:1级 冷弯模具 3mm~75mm 焊缝内部质量 超声波探伤仪及试块 0mm~100mm 角度 万能角度尺 0°~320°,分度值为2′ 锌层厚度 金属涂镀层测厚仪 0μm~1000μm 密度 密度计 650kg/m3~2000kg/m3 锌层附着性试验 锌层附着性试验装置 符合附录B要求 紧固件机械性能试验 紧固件机械性能试验模具 满足M12~M24紧固件机械性能试验的要求 紧固件硬度性能 洛氏硬度计 0~100HRB;0~40HRC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设备 符合相关试验方法对应标准要求 质量 精密天平 0g~100g或以上;精度:0.001g 7.3.4 检验方法 7.3.4.1 零部件尺寸检测 零部件尺寸用钢卷尺、钢板尺、角度尺、卡尺等检测。角钢开合角的检测,测量位置在角钢边宽度中心,开角在内侧测量,合角在外侧测量。 7.3.4.2 焊接件焊缝质量检测 焊缝外部质量用放大镜和焊缝检验尺检测。焊缝内部质量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检测,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采用射线探伤方法检测。 7.3.4.3 镀锌层质量检测 外观检测用目测。镀锌层均匀性用硫酸铜试验方法(见附录A)检测;附着性用落锤试验方法(见附录B)检测;镀锌层厚度用金属涂镀层测厚仪测试方法(见附录C)检测,发生争议时以溶解称重试验方法(见附录D)测试镀锌层附着量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7.3.4.4 试组装质量检测 部件就位情况用目测,同心孔通孔率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测,其他尺寸用钢卷尺检测。 7.3.4.5 钢材外形尺寸检测 角钢边宽度用游标卡尺在长度方向上每边各测量三点,分别取其算术平均值;角钢厚度用游标卡尺在每边各测量三点,分别取其算术平均值;钢板厚度测量三点,取其算术平均值。测试时,测试点应均匀分布,离边缘距离不小于10mm。 7.4 抽样方案和判定原则 7.4.1 抽样原则 7.4.1.1 无特殊要求情况下,采用GB/T 2828.1一般检验水平(质量水平见表17)。 7.4.1.2 钢材质量、零部件尺寸质量、焊接件及焊缝质量等项目的抽样方案:66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铁塔产品采用GB/T 2828.1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铁塔产品采用GB/T 2828.1加严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7.4.1.3 锌层和试装质量采用GB/T 2829判别水平Ⅰ的一次抽样方案。 7.4.2 检验批 检验批可由几个投产批或投产批的一部分组成。出厂检验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方验收检验批应根据供需双方合同约定。 7.4.3 质量特性的划分 产品检验项目按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分为A类和B类,质量特性划分情况见表17。 表17 检验项目及质量特性划分 项目名称 不合格分类 合格标准% A类 B类 钢材外观 √ 钢材外形尺寸 √ 钢材材质 √ 零部件尺寸 主材 √ 项次合格率 ≥95 接头件 √ ≥95 连板 √ ≥90 腹材 √ ≥85 焊接件 √ ≥95 焊缝外观 √ ≥95 焊缝外形尺寸 √ ≥95 焊缝内部质量 √ 锌层外观 √ 锌层厚度 √ 锌层附着性 √ 锌层均匀性 √ 试装同心孔率 √ ≥99 试装部件就位率 √ 100 试装主要控制尺寸 √ 注:表中“√”表示为该项目的分类。
|
联系我们
|
微信联系客服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收费付款 |
服务热线:400-001-5431 | 电话:010-8572 5110 | 传真:010-8581 9515 | Email: bz@bzfyw.com | |
版权所有: 北京悦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8-2020 京ICP备17065875号-1 51La |
本页关键词: |
GB/T 2694-2018, GB 2694-2018, GBT 2694-2018, GB/T2694-2018, GB/T 2694, GB/T2694, GB2694-2018, GB 2694, GB2694, GBT2694-2018, GBT 2694, GBT2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