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标分类
行业分类
ICS分类
最新标准
|
登录注册 |
您的位置: 标准明细 |
Codeofchina.com is in charge of this English translation. In case of any doubt abo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Chinese original shall be considered authoritative. GB/T 38762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under the general title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GPS) - Dimensional tolerancing: ——Part 1: Linear sizes ——Part 2: Dimensions other than linear or angular sizes ——Part 3: Angular sizes This is Part 1 of GB/T 38762. This part is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given in GB/T 1.1-2009. This standard has been redrafted and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ISO 14405-1: 2016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Dimensional tolerancing - Part 1: Linear sizes. The main technical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ISO 14405-1: 2016 are as follows: ——the adjustment on technical differences are made for the the normative references of this Part to adapt to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in China. The adjustment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claus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which are shown as follows: ISO 286-1 is replaced by GB/T 1800.1,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8015 is replaced by GB/T 4249,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81714-1 is replaced by GB/T 16901.1,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17450-1 is replaced by GB/T 24637.1,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17450-2: 2012 is replaced by GB/T 24637.2-2020,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17450-3 is replaced by GB/T 24637.3, which is mod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is part was proposed by and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AC/TC 240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on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of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Dimensional tolerancing - Part 1: Linear sizes 1 Scope This part of GB/T 38762 establishes the default specification operator (see GB/T 24637.2) for linear size and defines a number of special specification operators for linear size for features of size, e.g. “cylinder”, “sphere”, “torus,”1), “two parallel opposite planes”, or “two parallel opposite straight lines”. It also defines the specification modifiers and the drawing indications for these linear sizes. This part covers the following linear sizes: a) local size: ——two-point size; ——spherical size; ——section size; ——portion size. b) global size: ——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least-squares size; ——maximum inscribed size; ——minimum circumscribed size; ——minimax size; ——in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c) calculated size: ——circumference diameter; ——area diameter; ——volume diameter. d) rank-order size: ——maximum size; ——minimum size; ——average size; ——median size; ——mid-range size; ——range of sizes; ——standard deviation of sizes. This part defines tolerances of linear sizes with or without modifiers (see Tables 1 and 2) for the following: ——+/- limit deviation (e.g. 0/-0.019) (see Figure 11); ——an upper limit of size (ULS)/lower limit of size (LLS) (e.g. 15.2 max., 12 min., or 30.2/30.181) (see Figure 13); ——an ISO tolerance class code in accordance with GB/T 1800.1 (e.g. 10 h6) (see Figure 12). This part provides a set of tools to express several types of size characteristic. It does not present any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unction and a size characteristic. 2 Normative references The following referenced documen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s,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referenced document (including any amendments) applies. GB/T 1800.1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ISO code system for tolerances on linear sizes - Part 1:Basis of tolerances, deviations and fits (GB/T 1800.1-2020; ISO 286-1: 2010, MOD) GB/T 4249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Fundamentals -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rules (GB/T 4249-2018; ISO 8015: 2011, MOD) GB/T 16901.1 Rules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Part 1: Basic rules (GB/T 16901.1-2008; ISO 81714-1: 1999, MOD) GB/T 24637.1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General concepts - Part 1: Model for geometrical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GB/T 24637.1-2020; ISO 17450-1: 2011, MOD) GB/T 24637.2-2020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General concepts - Part 2: Basic tenets, specifications, operators, uncertainties and ambiguities (ISO 17450-2: 2012, MOD) GB/T 24637.3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General concepts - Part 3: Toleranced features (GB/T 2463 7.3-2020; ISO 17450-3: 2016, MOD)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ocument,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given in GB/T 1800.1, GB/T 4249, GB/T 24637.1, GB/T 24637.2 and GB/T 24637.3 as well as the following apply. 3.1 feature of size feature of linear size or feature of angular size Notes: 1 Feature of linear size and feature of angular size are synonyms of linear feature of size and angular feature of size, respectively 2 Figures 1 and 2 illustrate a linear feature of size, type cylinder, or two parallel opposite planes. 3 This part only deals with features of linear size which can be a cylinder, a sphere, two parallel opposite planes, a circle (intersection of a revolute surface and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associated surface), two parallel opposite straight lines (the intersection of a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a plane containing the associated axis of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or a prismatic surface and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ssociated median plane of the prismatic surface), and two opposite circles (the intersection of a pair of coaxial revolute surfaces and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one of the revolute surfaces), i.e. the wall thickness of a tube. 4 Two parallel opposite straight lines can be symmetrically established from the associated axis for a cylindrical surface or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a prismatic surface. Two opposite circles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a pair of coaxial revolute surface and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one the revolute surfaces or intersection of a collection of two single surfaces and a section feature which is a cylinder. a) Nominal features of siz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 Extracted feature Key: a——size of internal linear feature of size; b——size of external linear feature of size. Figure 1 Example of a linear feature of size consisting of two opposite planes a) Nominal features of linear siz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 Extracted feature Key: a——size of internal linear feature of size; b——size of external linear feature of size. Figure 2 Example of a linear feature of size consisting of a cylinder 3.2 upper limit of size; ULS upper limit of size characteristic largest permissible value for a size characteristic (3.5) 3.3 lower limit of size; LLS lower limit of size characteristic smallest permissible value for a size characteristic (3.5) 3.4 size dimensional parameter considered variable for a feature of size (3.1) that can be defined on a nominal feature or on an associated feature Notes: 1 In this part, the size is linear, e.g. the diameter of a cylinder 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arallel opposite planes, two opposing lines, and two concentric circl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linear feature of size, the terms “diameter”, “width”, and “thickness” are synonyms for size. 2 A size is angular (e.g. angle of a cone) or linear (e.g. diameter of a cylinder). This part only deals with linear size. 3.5 size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relative to a size (3.4) and defined from an extracted integral feature Notes: 1 See Annex B, Figure B.1. 2 A size can be evaluated by more than one size characteristic (e.g. the two-point diameter or the diameter of the associated feature taken on the extracted feature). 3.6 local size local linear size local size characteristic local linear size characteristic size characteristic (3.5) having by definition a non-unique result of evaluation along and/or around a feature of size Foreword i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Specification modifiers and symbols 5 Default specification operator for size 6 Drawing indication for special specification operators for size 7 Indication of the toleranced feature on which the size characteristic is defined 8 Complementary indication Annex A (Normative) Proportions and dimensions of symbols Annex B (Informative) Overview diagram for sizes Annex C (Informative) Data handling with rank-order modifiers Annex D (Normative) Size characteristics Annex E (Normative) Drawing rules for location and indication of the size specification Annex F (Informative) Relation to the GPS matrix model Bibliography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尺寸公差 第1部分:线性尺寸 1 范围 GB/T 38762的本部分建立了线性尺寸的缺省规范操作集(见GB/T 24637.2),并规定了面向“圆柱面”“球面”“圆环面”1)“两相对平行面”以及“两相对平行直线”等尺寸要素类型的线性尺寸若干特定规范操作集。此外,本部分还规定了线性尺寸的规范修饰符及其图样表达。 本部分涵盖了下列线性尺寸: a) 局部尺寸: ——两点尺寸; ——球面尺寸; ——截面尺寸; ——部分尺寸。 b) 全局尺寸: ——直接全局线性尺寸; ——最小二乘尺寸; ——最大内切尺寸; ——最小外接尺寸; ——最小区域尺寸; ——间接全局线性尺寸。 c) 计算尺寸: ——周长直径; ——面积直径; ——体积直径。 d) 统计尺寸: ——最大尺寸; ——最小尺寸; ——平均尺寸; ——中位尺寸; ——极值平均尺寸; ——尺寸范围; ——尺寸的标准偏差。 本部分定义了下述有、无规范修饰符时(见表1和表2)的线性尺寸公差: ——+/-极限偏差(例0/-0.019)(见图11); ——上极限尺寸(ULS)/下极限尺寸(LLS)(例15.2 max.,12 min.,或30.2/30.181)(见图13); ——符合GB/T 1800.1的ISO公差区代号(例10 h6)(见图12)。 本部分提供了一套描述几种类型尺寸特征的工具,但不反映实际工件的功能要求与其尺寸特征间内在关系的相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 1) 当准线直径固定时,圆环面是尺寸要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 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GB/T 1800.1—2020,ISO 286—1:2010,MOD) GB/T 424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基础 概念、原则和规则(GB/T 4249—2018,ISO 8015:2011,MOD) GB/T 16901.1 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1部分:基本规则(GB/T 16901.1—2008,ISO 81714-1:1999,MOD) GB/T 24637.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1部分:几何规范和检验的模型(GB/T 24637.1—2020,ISO 17450-1:2011,MOD) GB/T 2463 7.2—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2部分: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ISO 17450-2:2012,MOD) GB/T 24637.3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3部分:被测要素(GB/T 2463 7.3—2020,ISO 17450-3:2016,MOD)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00.1、GB/T 4249、GB/T 24637.1、GB/T 24637.2和GB/T 2463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尺寸要素 feature of size 线性尺寸要素或角度尺寸要素。 注1:线性尺寸要素,角度尺寸要素和尺寸的线性要素、尺寸的角度要素含义相同。 注2:图1与图2所示为圆柱面型及两相对平行平面型线性尺寸要素。 注3:本部分仅涉及下列线性尺寸要素,分别为圆柱面,球面,两相对平行平面,圆(回转面与垂直于回转面轴线的平面的交线)、两相对平行直线(圆柱面与过圆柱面轴线的平面的交线,或者棱柱面与垂直于棱柱面中心面的平面的交线),两相对圆(一对同轴回转面与垂直于公共轴线的平面的交线,即管的壁厚)。 注4:两相对平行直线可以通过圆柱面的拟合轴线,或与棱柱面相垂直的平面面对称建立。两相对圆可以通过一对同轴回转面与垂直于公共轴的平面的交线,或者两单一圆柱表面与横截面要素的交线建立。 a) 公称尺寸要素(内和外) 图1 由两相对平面组成的线性尺寸要素的示例 b) 提取要素 说明: a——内尺寸要素的尺寸; b——外尺寸要素的尺寸。 图1 (续) a) 公称线性尺寸要素(内和外) b) 提取要素 说明: a——内部尺寸要素的尺寸; b——外部尺寸要素的尺寸。 图2 由圆柱面组成的线性尺寸要素的示例 3.2 上极限尺寸 upper limit of size;ULS 上极限尺寸特征 upper limit of size characteristic 尺寸特征(3.5)的最大许用值。 3.3 下极限尺寸 lower limit of size;LLS 下极限尺寸特征 lower limit of size characteristic 尺寸特征(3.5)的最小许用值。 3.4 尺寸 size 尺寸要素(3.1)的可变尺寸参数,可在公称要素或拟合要素上定义。 注1:本部分中,尺寸均为线性尺寸,例如,圆柱面的直径,或者两相对平行平面、两相对直线或两同心圆之间的距离。对不同的线性尺寸要素类型而言,术语“直径”“宽度”或“厚度”均与“尺寸”含义相同。 注2:尺寸包含角度尺寸(如圆锥角)或线性尺寸(如圆柱面直径)。本部分仅涉及线性尺寸。 3.5 尺寸特征 size characteristic 与尺寸(3.4)有关的特征,由提取组成要素定义。 注1:参见附录B中图B.1。 注2:一个尺寸可由多个尺寸特征评定(如由提取要素获得的两点直径或拟合要素直径)。 3.6 局部尺寸 local size 局部线性尺寸 local linear size 局部尺寸特征 local size characteristic 局部线性尺寸特征 local linear size characteristic 根据定义,沿和/或绕着尺寸要素的方向上,尺寸要素的尺寸特征(3.5)会有不唯一的评定结果。 注1:对于给定要素,存在多个局部尺寸。 注2:两相对平面的两点尺寸可称为“两点厚度”或“两点宽度”。 注3:图3所示为局部尺寸示例,该示例不考虑统计尺寸(3.7.2.2)。 注4:附录D定义了尺寸特征的基本类型。 3.6.1 两点尺寸 two-point size 〈局部尺寸〉提取组成线性尺寸要素上的两相对点间的距离。 注1:圆柱面上的两点尺寸称为“两点直径”。 注2:两相对平面上的两点尺寸称之为“两点距离”。 注3:GB/T 24637.3给出了在不同类型尺寸要素上建立两点尺寸的方法。 3.6.2 截面尺寸 section size 提取组成要素给定横截面的全局尺寸(3.7)。 注1:截面尺寸为完整被测尺寸要素(3.1)的局部尺寸(3.6)。 注2:横截面与直接全局尺寸(3.7.1)的定义准则相同。 注3:在圆柱面型的提取要素上,可以得到无限多个横截面,进而可以定义拟合圆的直径(基于特定的拟合准则),即截面尺寸。 3.6.3 部分尺寸 portion size 提取要素指定部分的全局尺寸(3.7)。 注:部分尺寸为完整被测尺寸要素(3.1)的局部尺寸(3.6)。 3.6.4 球面尺寸 spherical size 〈局部尺寸〉最大内切球面的直径。 注1:可用最大内切球面定义内及外尺寸要素的球面尺寸。 注2:见图3c)。 a) 提取要素,既可能是内或外要素,又可能是圆柱面或两相对平面 b) 两点尺寸(见GB/T 24637.3) c) 球面尺寸 d) 基于最大内切准则(也可为其它准则)并由直接全局尺寸获得的截面尺寸 e) 基于最大内切准则(也可为其它准则)并由直接全局尺寸获得的部分尺寸 说明: d——尺寸[见图3b)]; L——要求的部分圆柱面长度; P——位置; Sφd——最大内切球面的直径。 注1:图3d)中横截面上的截面尺寸取决于该横截面上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 注2:图3e)只考虑长度为L的部分提取要素。 图3 局部尺寸示例 3.7 全局尺寸 global size 全局线性尺寸 global linear size 全局尺寸特征 global size characteristic 全局线性尺寸特征 global linear size characteristic 根据定义,沿和绕着尺寸要素的方向上,尺寸要素(3.1)的尺寸特征(3.5)具有唯一的评定结果。 3.7.1 直接全局尺寸 direct global size 直接全局线性尺寸 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直接全局尺寸特征direct global size characteristic 直接全局线性尺寸特征 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characteristic 全局尺寸(3.7)等于拟合组成要素的尺寸,该拟合组成要素与尺寸要素(3.1)的形状类型相同,其建立不受尺寸、方向、或位置的限制。 注1:图4所示为不同的直接全局线性尺寸。 注2:可采用不同的准则进行拟合操作,所得结果依赖于选用的准则。本部分中所列举的拟合准则包括总体最小二乘、最大内切、最小外接以及最小区域准则。 注3:拟合组成要素(由提取组成要素获取)具有与尺寸要素相同的理想形状,其尺寸值是可变的。 3.7.1.1 最小二乘尺寸 least-squares size 采用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从提取组成要素中获得拟合组成要素的直接全局尺寸(3.7.1)。 注:本部分中,“总体最小二乘”简写为“最小二乘”,即要求拟合组成要素与提取组成要素间的距离平方和最小。 3.7.1.2 最大内切尺寸 maximum inscribed size 采用最大内切准则从提取组成要素中获得拟合组成要素的直接全局尺寸(3.7.1)。 注:对于内尺寸要素而言,最大内切尺寸曾被称为“内要素的配合尺寸”,即拟合组成要素须内切于提取组成要素,且其尺寸为最大(提取组成要素与拟合组成要素相接触)。 3.7.1.3 最小外接尺寸 minimum circumscribed size 采用最小外接准则从提取组成要素中获得的拟合组成要素的直接全局尺寸(3.7.1)。 注:对于外尺寸要素面言,最小外接尺寸曾被称为“外要素的配合尺寸”,即拟合组成要素须外接于提取组成要素,且其尺寸为最小(提取组成要素与拟合组成要素相接触)。 3.7.1.4 最小区域尺寸 minimax size 切比雪夫尺寸 chebyshev size 采用最小区域准则从提取组成要素中获得的拟合组成要素的直接全局尺寸(3.7.1)。 注:最小区域准则给出了包含提取组成要素的最小包络区域,且不受内,外材料约束,即提取组成要素与拟合组成要素上所有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最小,且不受材料约束。 3.7.2 间接全局尺寸 indirect global size 间接全局线性尺寸 in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间接全局尺寸特征 indirect global size characteristic 间接全局线性尺寸特征 indirect global linear size characteristic 全局计算尺寸(3.7.2.1)或统计尺寸(3.7.2.2)。 注:如间接全局尺寸可以是提取柱面上一组两点尺寸的平均值。 a) 提取要素,既可能是内或外要素,又可能是圆柱面或两相对平面 b) 最大内切尺寸 c) 最小外接尺寸 d) 最小二乘尺寸 e) 最小区域尺寸 图4 直接全局尺寸示例 3.7.2.1 计算尺寸 calculated size 通过数学公式计算所得的尺寸(3.4),反映了尺寸要素的本质特征与要素的一个或几个其它尺寸之间的关系。 注:计算尺寸可以为局部尺寸(3.6),也可为全局尺寸(3.7)。 3.7.2.1.1 周长直径 circumference diameter 〈提取圆柱面的)计算尺寸(3.7.2.1),其直径d由下式获得: 式中: C——横截面的提取组成轮廓线长度,所取横截面垂直于最小二乘拟合圆柱面的轴线。 注1:见图5。 注2:周长直径由所取横截面决定。 注3:可用不同的准则进行拟合操作以确定横截面的方向,所选准则不同,则结果不同。缺省准则为圆柱面要素的最小二乘拟合(见GB/T 24637.3)。 注4:对于非凸要素,其周长直径将大于最小外接直径。 注5:周长直径取决于所使用的滤波准则。 说明: C——轮廓线长度(提取轮廓线); d——周长直径,等于C除以π。 图5 周长直径示例 3.7.2.1.2 面积直径 area diameter 〈提取圆柱面的〉计算尺寸(3.7.2.1),其直径d由下式获得: 式中: A——横截面的提取组成轮廓线所围成的面积,所取横截面垂直于最小二乘拟合圆柱面的轴线。 注1:见图6。 注2:面积直径由所取横截面决定。 注3:可用不同的准则进行拟合操作以确定横截面的方向,所选准则不同,则结果不同。缺省准则为圆柱面要素的最小二乘拟合(见GB/T 24637.3)。 说明: A——提取轮廓线内的面积; d——面积直径,由A计算得到。 图6 面积直径示例 3.7.2.1.3 体积直径 volume diameter 〈提取圆柱面的〉计算尺寸(3.7.2.1),其直径d由下式获得: 式中: V——提取组成圆柱面所围体积; L——圆柱面的长度,圆柱面位于两平行平面(垂直于最小二乘拟合圆柱轴线且两平面间距离最大)间,并包含要素的一个完整截面。 注1:见图7。 注2:可用不同的准则进行拟合操作以确定横截面与提取圆柱面交线的方向以及定义L,所选准则不同,则结果不同。缺省准则为圆柱要素的最小二乘拟合(见GB/T 24637.3)。 说明: V——提取要素的体积; L——圆柱面长度; d——体积直径,由V和L计算得到; a垂直于拟合最小二乘圆柱面拟合轴线的两平行平面,其间距最大且包含要素的一个完整截面。 图7 体积直径示例 3.7.2.2 统计尺寸 rank-order size 用数学方法,在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中定义的尺寸特征(3.5)。 注1:可以用统计尺寸从局部尺寸(3.6)中确定间接全局尺寸(3.7.2)[两点尺寸(3.6.1)、截面尺寸(3.6.2)、部分尺寸(3.6.3)、球面尺寸(3.6.4)]。 注2:可以用统计尺寸从一个局部尺寸确定另一个局部尺寸(例如.通过截面内的两点尺寸获得统计截面尺寸)。 注3:图8所示为本部分所定义的不同类型统计尺寸。 3.7.2.2.1 最大尺寸 maximum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最大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3.7.2.2.2 最小尺寸 minimum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最小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3.7.2.2.3 平均尺寸 average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平均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3.7.2.2.4 中位尺寸 median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中位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注:中位值允许局部尺寸总体均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上50%、下50%)。中位尺寸与平均尺寸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总体分配的函数。 3.7.2.2.5 极值平均尺寸 mid-range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3.7.2.2.6 尺寸范围 range of sizes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3.7.2.2.7 尺寸的标准偏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size 沿和/或绕着被测要素获得的一组局部尺寸(3.6)的标准偏差定义的统计尺寸(3.7.2.2)。 注:标准偏差常通过平方和的方式表示,即为对应符号中第二个字母Q的具体含义(见表1)。 说明: 1——组局部尺寸数值; 2——轴向位置; 3——最大尺寸(=10.49788); 4——最小尺寸(=9.54281); 5——平均尺寸(=10.01169); 6——中位尺寸(=9.96986); 7——极值平均尺寸(=10.020345); 8——尺寸范围(=0.95507); 9——尺寸的标准偏差(=0.30178); di——局部尺寸数值。 图8 基于两点尺寸的统计尺寸示例 3.8 包容要求 envelope requirement 最小实体尺寸控制两点尺寸,同时最大实体尺寸控制最小外接尺寸或最大内切尺寸。 注:“包容要求”曾被称为“泰勒原则”。 3.8.1 用于外尺寸要素的包容要求 envelope requirement for external features of size 下极限尺寸(3.3)控制两点尺寸(3.6.1),同时上极限尺寸(3.2)控制最小外接尺寸(3.7.1.3)。 注:见图9。 a)规范 b)说明 说明: 1——两点尺寸(要求大于或等于149.97); 2——包容圆柱面直径等于150.03 mm; 3——包容提取要素4的圆柱面; 4——提取组成要素。 图9 外尺寸要素应用包容要求的示例 3.8.2 用于内尺寸要素的包容要求 envelope requirement for internal features of size 上极限尺寸(3.2)控制两点尺寸(3.6.1),同时下极限尺寸(3.3)控制最大内切尺寸(3.7.1.2)。 注:见图10。 a) 规范 b)说明 说明: 1——两点尺寸(要求小于或等于12.1); 2——包容圆柱面直径等于12 mm; 3——被提取要素4包容的圆柱面; 4——提取组成要素相同公差的尺寸要素。 图10 内尺寸要素应用包容要求的示例 3.9 公共被测尺寸要素 common toleranced feature of size 将几个具有公共公差且相互独立的单一尺寸要素视为一个尺寸要素(3.1)。 注:见7.7与图33。 3.10 联合尺寸要素 united feature of size 将两个或多个单一组成要素的集合视为一个尺寸要素(3.1)。 注:联合尺寸要素是联合要素的子集。联合要素应为组成要素,但不一定为尺寸要素。 3.11 相交平面 intersection plane 由工件提取要素建立的平面,确定了提取平面(组成平面或者中心平面)内的一条线或提取线上的入一点。 3.12 方向要素 direction feature 由工件提取要素建立的要素,确定了用以定义某一特征的距离的方向。 注:上述为ISO 1101:2012修改后的定义,与ISO 1101中的相比,扩大了应用范围(ISO 1101中仅定义为公差带范围的方向)。 4 规范修饰符与符号 表1与表2所涉及的规范修饰符(见GB/T 24637.2—2020中3.4.2)与符号适用于本部分。 为了在尺寸规范中为上/下极限规范定义尺寸特征的特定类型,应采用表3所涉及的修饰符与符号。 第5章、第6章、第7章给出了这些修饰符与符号的组合,附录A给出了其图样符号的表达规则。 尺寸特征的详细内容见附录D。 尺寸规范的图样表达规则见附录E。 表1 线性尺寸规范修饰符 修饰符 描述 对应内容 两点尺寸 3.6.1 由球面定义的局部尺寸 3.6.4 最小二乘拟合准则 3.7.1.1 最大内切拟合准则 3.7.1.2 最小外接拟合准则 3.7.1.3 最小区域(切比雪夫)拟合准则 3.7.1.4 周长直径(计算尺寸) 3.7.2.1.1 面积直径(计算尺寸) 3.7.2.1.2 体积直径(计算尺寸) 3.7.2.1.3 最大尺寸a 3.7.2.2.1 最小尺寸a 3.7.2.2.2 平均尺寸a 3.7.2.2.3 中位尺寸a 3.7.2.2.4 极值平均尺寸a 3.7.2.2.5 尺寸范围a 3.7.2.2.6 尺寸的标准偏差a 3.7.2.2.7 a统计尺寸可用作计算部分尺寸、全局部分尺寸和局部尺寸的补充(见3.7.2.2和6.1.3)。 表2 尺寸的补充规范修饰符 描述 符号 参考条款 标注示例 联合尺寸要素b UF 7.1 UF 3×φ10±0.1 包容要求 6.2.2 10±0.1 要素的任意限定部分 /Length 7.3 10±0.1 /5 任意横截面 ACS 7.4 10±0.1 ACS 特定横截面 SCS 7.5 10±0.1 SCS 任意纵向截面 ALS 7.4 10±0.1 ALS 多个要素 数字× 7.6 7.7 2×10±0.1 公共被测尺寸要素 CT 7.7 2×10±0.1 CT 自由态条件 7.8 10±0.1 区间 7.2~7.3 10±0.1 A B 相交平面a 7.4 5±0.02 ALS 方向要素a 7.4 5±0.02 ALS 旗注 8 10±0.1 a相关详细信息参见GB/T 1182。 b符号UF既可表示联合尺寸要素,又可表示联合非尺寸要素。 表3 尺寸特征类型、子类型及其拟合修饰符 尺寸特征类型 子类型 附加定义 拟合修饰符 局部尺寸 两点尺寸 球面尺寸 截面尺寸 用最小二乘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大内切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小外接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小区域拟合准则获得 采用周长直径的计算尺寸 采用面积直径的计算尺寸 局部尺寸的任意 类型统计尺寸 例: ACS 长度为L的部分尺寸 用最小二乘拟合准则获得 例: /20 用最大内切拟合准则获得 例: /20 用最小外接拟合准则获得 例: /20 用最小区域拟合准则获得 例: /20 采用体积直径的计算尺寸 例: /20 截面尺寸、球面尺寸或两点尺寸的统计尺寸 例: 全局尺寸 直接全局尺寸 用最小二乘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大内切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小外接拟合准则获得 用最小区域拟合准则获得 计算全局尺寸 采用体积直径的计算尺寸 间接全局尺寸 局部尺寸的统计尺寸 例: 局部与全局尺寸 包容要求 两点尺寸与最大内切或最小外接尺寸的组合 5 缺省尺寸规范操作集 5.1 概述 本部分定义的尺寸操作集仅用于线性尺寸要素,包括圆柱面,球面,两相对平行平面、圆(回转面与垂直于回转面轴线的平面的交线)、两相对平行直线(圆柱面与过圆柱面轴线的平面的交线,或者棱柱面与垂直于棱柱面中心面的平面的交线)、两相对圆(一对同轴回转面与垂直于公共轴的平面的交线)。 当线性尺寸采用基本GPS规范时,应用尺寸的缺省规范操作集。尺寸的缺省规范操作集可为: ——ISO缺省GPS规范操作集(见5.2及GB/T 4249); ——图样中的缺省GPS规范操作集(见5.3); ——其它的缺省GPS规范操作集(见GB/T 4249)。 线性尺寸的基本GPS规范无附带规范修饰符,可为五种类型之一(见表4)。 注:带有ISO公差代号的规范与包含上/下极限的规范是等价的。 表4 不同类型的尺寸基本GPS规范 用于线性尺寸的基本GPS规范 例子a 图 公称尺寸±极限偏差 ; ;55±0.2 11 公称尺寸后标注有GB/T 1800.1所规定的公差代号 68H8;φ67k6;165js10 12 上、下极限尺寸值 150 φ38.2 55.2 149.8 φ37.9 54.8 13 上极限或者下极限尺寸值 85.2 max. 84.8 min. — 由公称尺寸定义的一般公差,该公称尺寸既不标注在括号内,也不是理论正确尺寸(即方框内标注的尺寸) 10和标题栏内标注ISO 2768-mb — a上、下极限尺寸的极限偏差值-可以写在同一行内,见6.2.2。 b有关一般公差的内容参见GB/T 1804。 5.2 ISO缺省尺寸规范操作集 尺寸的ISO缺省规范操作集(无规范修饰符)是两点尺寸。 当图样中没有标注另外的尺寸缺省规范(5.3中所述)时,则尺寸的ISO缺省规范操作集适用。附录C给出了上述缺省规范的处理结果。 若两个极限都为两点尺寸(缺省),则无需标注修饰符 。图11~图13的规范操作集均采用了ISO缺省尺寸规范操作集,且含义完全相同,仅仅是表达方式不同。 a) 尺寸要素类型:圆柱面 b) 尺寸要素类型:两相对平行平面 图11 示例:尺寸的基本GPS规范——公称尺寸±极限偏差 a) 尺寸要素类型:圆柱面 b) 尺寸要素类型:两相对平行平面 图12示例:尺寸的基本GPS规范——公称尺寸后接ISO公差代号—GB/T 1800.1 a) 尺寸要素类型:圆柱面 b) 尺寸要素类型:两相对平行平面 图13示例:尺寸的基本GPS规范——上、下极限尺寸值 若两点尺寸仅应用于两极限之一时,应在相应的极限尺寸或极限偏差后标注修饰符 (见6.2.2)。 5.3 图样特定的缺省尺寸规范操作集 当图样中的缺省规范操作集(见GB/T 24637.2)应用于尺寸规范时,需按下列顺序将其标注在标题框内或者附近: ——按照国家标准线性尺寸GB/T 38762; ——适用于所选线性尺寸缺省定义的规范修饰符。 为便于读图,在特定缺省规范标注后可将所有其它类型的修饰符标注在括号内[见图14b)]。见图14。 线性尺寸 注:该图样的缺省规范操作集并非两点尺寸,面是最小二乘尺寸[见图14a)]。其它示例如下: ——“GB/T 38762 ”缺省规范操作集为包容要求[见图14b)]; ——“线性尺寸GB/T 38762 ”缺省规范操作集为周长直径,等等。 图14 整张图样上改变尺寸的缺省规范操作集的示例 6 特定尺寸规范操作集的图样标注 6.1 基本规范 6.1.1 概述 缺省时,尺寸的公差标注应用于单一完整尺寸要素(见6.2和7.1)。也可标注为: a) 公差应用于尺寸要素任意或特定的限定部分(见7.2.7.3.7.4和7.5); b) 公差应用于多个尺寸要素(见7.6和7.7)。 当尺寸特征的ISO缺省规范操作集不适用时,可用规范修饰符(见表1和表2)标注具体的尺寸特定规范操作集(见GB/T 24637.2—2020中3.2.7)。 规范修饰符应与尺寸的一般GPS规范同时使用(见表1标注示例),或者当尺寸特征为尺寸范围或者尺寸的标准偏差时,与给定公差组合使用(见图17的标注示例)。 6.1.2 基本GPS规范的标注规则 表1中给出的基本GPS尺寸规范可写为两行或者一行。 当GPS尺寸规范为下列形式时,尺寸规范标注在同一行(除非标注有包容要求,否则上、下极限尺寸采用相同的规范操作集)(见6.2.1以及6.2.2)。 ——极限偏差对称于零点(见图25); ——极限偏差由公差代号确定[见图12及GB/T 1800(所有部分)]; ——由一般公差或者作为单侧极限确定。 当尺寸要素为圆或圆柱面时,尺寸的公称值前应标注符号φ且无空格符;当尺寸要素为球面时,应标注符号Sφ。若已明确尺寸要素不使用一般公差,那么上述标注后应加空格符: 在极限偏差前标注如下: ——标注“±”(见图29); ——标注ISO公差代号(见图12); ——标注“min.”或者“max.”分别指明下公差限或者上公差限(见图21)。 当采用两个极限偏差或两个极限尺寸定义GPS尺寸规范时,该尺寸规范应写成两行(见图11和图13)。要求如下: a) 下行应包括尺寸的公称值或下极限尺寸,当尺寸要素为圆或者圆柱面时,数值前应标注φ符号且无空格符;当尺寸要素为球面时,数值前应标注Sφ符号且无空格符,此外,尺寸公称值应在下极限偏差前,并以空格隔开; b) 上行应包括上极限偏差(不标注尺寸的公称值),或上极限尺寸,当尺寸要素为圆或者圆柱面时,数值前应标注φ符号且无空格符;当尺寸要素为球面时,数值前应标注Sφ符号且无空格符; c) 上、下偏差应以小数点对齐。 极限偏差(上、下)需标注+、-号,即当极限偏差值不为零时,偏差值前应标注+、-号且不加空格;当偏差值为零时,+、-号可以省略。 多个尺寸要素的修饰符“n×”标注在尺寸规范之前,并以空格隔开,如2×和5×(见7.6和7.7)。 6.1.3 带有修饰符的一般尺寸规范的标注规则 其他规范修饰符应按如下顺序标注在公差值、公差代号或极限尺寸值后(有些修饰符可从公差规范中省略): a) 尺寸特征类型的修饰符:局部尺寸、全局尺寸或计算尺寸,例如 、 、 和 。 b) 完整要素任意限定部分、任意横截面或任意纵向截面的修饰符,例如“/25”“ACS”和“ALS”(见7.3.7.4)。若尺寸规范应用于几何要素的任意限定部分、任意横截面或任意纵向截面,那么相应修饰符应位于统计尺寸修饰符之后,例如,用 、 或 定义每一限定部分或每一截面的全局特征(见示例1)。 c) 特定横截面的修饰符“SCS”(见7.5);当其含义可能不明确时,采用多个特定横截面;统计修饰符 、 或 在标注在定义局部特征的一组暗含或明确的修饰符之前(见示例2)。当被测要素为“任意部分”、“任意横截面”或“部分要素内的任意横截面”时,为了定义其全局尺寸特征,统计尺寸修饰符应放在完整要素的限定部分或任一横截面的修饰符之后,例如25±0.1 /25 和12±0.05 ACS 。 d) 用区间符号标注特定部分(见7.2和7.3)。 e) 公共被测尺寸要素修饰符“CT”(见7.7);统计尺寸的修饰符,例如 、 或 ,应放在CT修饰符之前,例如2×150±0.05 ACS CT。 f) 自由态条件的修饰符 (见7.8)。 g) 若必要,用相交平面来明确“ALS”或“ACS”标注(见7.4),同样地若必要,用紧随其后的方向要素来明确所涉及的尺寸方向以及拟合的方向约束,如10±0.03 ALS (见图28)。 h) 旗注框格(见第8章)。 示例1: 修饰符序列 ACS表示局部两点尺寸的极值平均(统计)尺寸由每个横截面分别计算所得,该序列定义了每个横截面的局部特征。 示例2: 修饰符序列 ACS 表示和示例1相同的一组局部特征,并通过这组局部特征计算出尺寸范围(统计尺寸),该序列定义了全局特征。 注1:没有其他统计修饰符且需局部尺寸时,那么最大尺寸修饰符 与最小尺寸修饰符 分别默认适用于上极限尺寸与下极限尺寸。例如,当缺省尺寸特征为两点尺寸时,下列尺寸要求含义相同: |
联系我们
|
微信联系客服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收费付款 |
服务热线:400-001-5431 | 电话:010-8572 5110 | 传真:010-8581 9515 | Email: bz@bzfyw.com | |
版权所有: 北京悦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8-2020 京ICP备17065875号-1 51La |
本页关键词: |
GB/T 38762.1-2020, GB 38762.1-2020, GBT 38762.1-2020, GB/T38762.1-2020, GB/T 38762.1, GB/T38762.1, GB38762.1-2020, GB 38762.1, GB38762.1, GBT38762.1-2020, GBT 38762.1, GBT387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