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CCS
11. 040.70 Y 8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3511.2—2025 代替 GB 13511.2—2011
配装眼镜
第 2 部分:渐变焦定配眼镜
Assembled spectacle—Part2:Power-variation prescription assembled spectacles
2025-02-28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GB/T 13511.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
本文件是 GB/T 13511《配装眼镜》的第 2部分 。GB/T 1351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 — 第 1部分 :单焦和多焦定配眼镜 ;
— 第 2部分 :渐变焦定配眼镜 ; — 第 3部分 :单光老视成镜 ;
— 第 4部分 :多焦和渐变焦老视成镜 。
本文件代替 GB 13511. 2—2011《配装眼镜 第 2部分 :渐变焦》,与 GB 13511. 2—2011相比 ,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a) 更改了范围(见第 1 章 ,2011年版的第 1 章) ;
b) 更改了厚度的要求(见 4. 5,2011年版的 4. 5) ;
c) 增加了光透射比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 4. 9 和 5. 10) ;
d) 更改了装配质量的要求(见 4. 11,2011年版的 4. 9)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
本文件由全国眼视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6)归 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卡尔蔡司光学(广州) 有限公 司 、盈昌集团有限公司 、星创视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伟星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明月镜片股份有限 公司 、河北超视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盛达同泽科技有限公司 、千叶眼镜连锁股份公司 、江苏全真光 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 、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中国眼镜协会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欣 、宋 圳 、钟 剑 飞 、刘 丹 、后 东 才 、成 浩 琳 、汪 松 、谢 公 兴 、边 洪 峰 、叶 佳 意 、 康颖 、王贺兰 、高帆 、叶定坎 、李军 、孙环宝 、李雅静 、程轶斐 、龚苗 、张晟涛 。
本文件于 2011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GB/T 13511.2—2025
引 言
配装眼镜包括定配眼镜和老视成镜 ,适用于各种屈光不正或老视人群的视力矫正 。通过配戴适合 个人需求的配装眼镜 ,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GB/T 13511《配装眼镜》旨在规范配装眼镜的 生产和使用 ,提高配装眼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消费者的视力健康 。
GB/T 13511作为与强制性标准配套的推荐性标准 , 由 4个部分构成 。
— 第 1部分 :单焦和多焦定配眼镜 。 目的在于保障单焦和多焦定配眼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升加 工水平 。
— 第 2部分 :渐变焦定配眼镜 。 目的在于保障渐变焦定配眼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升加工水平 。
— 第 3部分 :单光老视成镜 。 目的在于提高单光老视成镜的产品质量 ,保障老年人的视觉健康和 使用安全 。
— 第 4部分 :多焦和渐变焦老视成镜 。 目的在于提高多焦和渐变焦老视成镜的产品质量 ,保障老 年人的视觉健康和使用安全 。
GB/T 13511.2—2025
配装眼镜
第 2 部分:渐变焦定配眼镜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渐变焦定配眼镜的要求 、标记 、标志和包装 ,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按配镜加工单制作的 、光透射比为 0类的渐变焦定配眼镜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 注 日期的引用文 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
GB/T 10810. 1 眼镜镜片 第 1部分 :单焦和多焦
GB/T 10810. 2 眼镜镜片 第 2部分 :渐变焦 GB/T 14214 眼镜架 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6397 眼科光学 术语
GB 45184 眼视光产品 元件安全技术规范
GB 45185 眼视光产品 成品眼镜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0810. 2、GB/T 26397和 GB 4518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要求
4. 1 主基准点顶焦度
按照 5. 2 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镜片每主子午面顶焦度偏差和柱镜顶焦度偏差均应符合 GB 45185 的规定 。
4.2 柱镜轴位方向
按照 5. 3 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镜片柱镜轴位方向偏差应符合 GB 45185的规定 。
4.3 顶焦度变化量
按照 5. 4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含主基准点和次基准点的渐变焦定配眼镜顶焦度变化量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
GB/T 13511.2—2025
表 1 顶焦度变化量偏差
单位为每米
标称顶焦度变化量 ≤4. 00 >4. 00
偏差 ±0. 12 ±0. 18
4.4 标称棱镜度
按照 5. 5 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渐变焦定配眼镜标称棱镜度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 表 2 标称棱镜度偏差
单位为厘米每米
标称棱镜度 水平棱镜偏差 垂直棱镜偏差
0. 00~ 2. 00 ±(0. 25+0. 1×Smax) ±(0. 25+0. 05×Smax)
>2. 00~ 10. 00 ±(0. 37+0. 1×Smax) ±(0. 37+0. 05×Smax)
>10. 00 ±(0. 50+0. 1×Smax) ±(0. 50+0. 05×Smax)
注 1: Smax表示绝对值最大的子午面上的顶焦度值 。
注 2: 0. 1×Smax对应于 0. 1 cm 偏差的棱镜效应 ,0. 05×Smax对应于 0. 05 cm 偏差的棱镜效应 。
4.5 厚度
按照 5. 6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镜片棱镜基准点厚度不应小于 1. 0 mm。
4.6 配适点的垂直位置(或高度)
按照 5. 7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配适点的垂直位置(或高度)偏差应符合 GB 45185的规定 。
4.7 配适点的水平位置
按照 5. 8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配适点的水平位置偏差应符合 GB 45185的规定 。
4. 8 倾斜度
按照 5. 9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永久性标记连线的水平倾斜度偏差应符合 GB 45185的规定 。
4.9 光透射比
按照 5. 10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光透射比应符合 GB 45184中 0类镜片光透射比的规定 。 左右镜片光透射比相对偏差不应大于 15% 。
4. 10 外观
4. 10. 1 按照 5. 11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镜片材料和表面质量应符合 GB/T 10810. 1 的规定 。
4. 10.2 按照 5. 11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镜架外观质量应符合 GB/T 14214的规定 。
4. 11 装配质量
按照 5. 12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装配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
GB/T 13511.2—2025
a) 两镜片色泽应基本一致 ,镜片无崩边 ;
b) 镜片与镜圈形状应基本相似且左右对称 ,装配后无透光隙缝 ;
c) 镜片应固定于镜圈 ,正常使用时不会发生明显的移动或转动 ;
d) 左右两镜面应保持相对平整 、托叶应对称 ;
e) 装配后金属架锁接管的间隙不应大于 0. 5 mm(适用时) ;
f) 镜架应无钳痕 、包覆层剥落及明显擦痕 、零件缺损 。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为 23 ℃ ±5 ℃ 。
5.2 主基准点顶焦度
按照 GB 4518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
5.3 柱镜轴位方向
按照 GB 4518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
5.4 顶焦度变化量
将镜片顶焦度变化面向下放置在焦度计支座上 ,对准镜片主基准点并测量远用顶焦度 。 保持镜片顶焦度变化面放置在焦度计支座上 ,对准镜片次基准点并测量近用顶焦度 。
根据远用顶焦度和近用顶焦度的测量差值计算顶焦度变化量 。
5.5 标称棱镜度
将一镜片的后表面靠在焦度计支座上 ,在此镜片棱镜基准点进行测量 。 按上述步骤测量另一镜片 。
注 : 某些渐变焦镜片为达到减薄效应 ,在棱镜基准点处 可 能 会 出 现 垂 直 方 向 的 棱 镜 度 ,生 产 者 标 明 该 棱 镜 度 值 ,并 在配镜时加以平衡 。
5.6 厚度
使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0. 1 mm 的测量器具 ,在镜片前表面的棱镜基准点上 ,并与该表面垂直进行 测量 。
5.7 配适点的垂直位置(或高度)
按照 GB 4518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
5. 8 配适点的水平位置
按照 GB 4518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
5.9 倾斜度
按照 GB 4518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